![]() 在他身上体现了儒家的仁者气象,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,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说到。 盖人心之灵,莫不有知,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,惟于理有未穷,故其知有不尽也。[3]《答黄道夫》,见《朱子文集》(以下简称《文集》)卷五十八。 [112]《遗书》卷十八,见《二程集》,第215页。人若本然天理之良心存而不失,则所作所为自有序而和,若此心一放,只是人欲私心做得出来,安得有序,安得有和。运转周流不已,便是那个。按照这个说法,人与万物都禀受自然界的生理,是自然界生命创造的结果,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。仁的核心内容是爱,格物的根本目的是爱物,而不是控制、宰制万物,这就是结论。 这也就是说,从生命的根源处说,万物只有一理,万物是同根同源的,不能将万物生命之间的差异看成根本性的,而应当认识到万物的共同性。虽寻常昆虫之类皆有之,只偏而不全,浊气间隔。[57] 据当时参加这个讲学的顾颉刚回忆:他演讲了:先说宗教和学问的地位的冲突,又说现在提倡孔教的人是别有用心的。 其已入孔教会而复愿入本会者,须先脱离孔教会,庶免熏莸杂糅之病。虽然章太炎未必是被人打跑的,但肯定也不会是重金礼送的。79.章太炎:《复仇是非论》,《章太炎全集·太炎文录初编》,第282页。章学诚将六经视为‘史(官书、政典),旨在阐明‘官师合一,使人重当世时王政典,考求古经新用。 章太炎说,今文家想尊崇孔子,却并不知道孔子真正伟大之处是因为他是一个史家而非制法家,说到制法者,那么百代皆行秦制度,还不如说李斯是为后世制法。1898年12月,流亡中的康梁创办《清议报》,由梁启超任主编,继续宣传政治改良,反对慈禧、拥戴光绪。 自汉武帝专尊孔教之后,这热中于富贵利禄的人,总是日多一日。[106] 这篇文字以异于章太炎所惯常的典雅生僻文辞,直将康梁师徒斥为将导致汉种灭亡的第一妖党。68.陈壁生:《章太炎的新经学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2013年第2期,第127页。古人的史,范围甚大,和近来的史部有点不同,并不能把现在的史部硬去分派古人。 61.《康有为全集·春秋董氏学卷五》,第二集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,第365页。这样的观念强调民族的融合,而反对种族的对立。见氏著:《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,第109页。章应召首途,颇蒙优遇。 在《儒术真论》中,章太炎借用《墨子》中的公孟与墨子的对话来展开他的论证。在这篇游记中,康有为开始反驳只有神道才算宗教的说法,而是从功能上去理解教字,认为所有劝告人们为善去恶的理论均可以称之为教,无论是以神道的方式还是以人伦的方式,抑或两者兼具,都是教。 他指出,为什么君主专制能如此有效地实施其统治,其原因除了国家机器之外,还有一套思想体系,这就是名教。就思维的深刻性和对于全球时代的反思能力而言,无能出章太炎其右者。 基于康梁对新学话语的垄断,张之洞表达了他的警惕。100.章太炎: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,载《章太炎全集·太炎文录初编》,第184页。至其自述怀抱,卓诡切至,语不缴绕,而入人肝脾,志士诵之,靡不按剑。[62] 这段话实质上是针对康有为的三世说而发。49.章太炎:《建立宗教论》,《章太炎全集?太炎文录初编》,第440页。仲华亦假馆沪上,每有议论,常与康学牴牾,惜其才气太弱,学识未富,失据败绩,时亦有之。 礼俗革变,械器迁譌,诚弗能一代尽之。52.载周军标点:《陈焕章文录》,岳麓书社,2015年,第60页。 今祸患之端,始于宫邻,卒于金虎掖庭之上,而罪人在焉。三世渐进,不能如推毂。 从革命派日渐壮大的趋势看,这次围绕着革命的康章论战,章太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不过这个时候,他开始反思客帝论,他从庚子事变中,百姓不支持满洲政府得出结论:满洲弗逐,欲士之爱国,民之敌忾,不可得也。 在康有为的支持下,陈焕章于1912年10月7日,即当时认可的孔诞日,在上海成立了孔教会。若钟伯敬、李卓吾,狂悖恣肆,造言不经,乃真似之。欧洲的教皇等也曾经作为共主而存在,中国的共主就是仲尼子世胄。章太炎之所以用王莽来比拟康有为,是因为康有为在《新学伪经考》中说刘歆伪造《左传》是为了助王莽篡汉,在这里是拿王莽来比喻康有为着力维护的光绪帝,认为光绪身上并无天命。 91.章太炎: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,载《章太炎全集·太炎文录初编》,第177页。章太炎则写下了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来系统回击康有为的政治立场。 他说:一、国家之自性,是假有者,非实有者。(章太炎著,庞俊、郭诚永注:《国故论衡疏证》,中华书局2008年版256-257页。 章太炎曾在《订孔》一文中引述日本人远藤隆吉的话说:孔子出于支那,则支那之祸本也。[66] 他在《国故论衡》的《原经》中,认为六经并非皆为孔子所作,而《春秋》也并非为汉制法。 此问题在近代中国尤其重大,当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传入中国,如何促成多民族的大帝国转型为现代民族国家,取决于人们对于民族的认知。世无孔子,宪章不传,学术不振,则国沦戎狄而不复,民居卑贱而不升,欲以名号加于宇内通达之国,难矣。[83] 清政府对于汉族人始终存有防范之心,在章太炎看来,康有为百般为满族统治者辩护,是要让满族统治永远延续,而使汉族人永为奴隶。实则人有帝王思想,本不足异。 他强调:排满,并非是为了报满洲的私仇,而是顺应历史的潮流。是乃其所以高于尧、舜、文、武而无算者也。 章太炎的确一直认为康有为有教主之心,但当教主的难度要大于当皇帝,而皇帝则是人人可当的。章太炎秉承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而加以折衷阐发。 59.章太炎:《反对以孔教为国教篇,示国学会诸生》,载汤志钧编:《章太炎年谱长编(增订本)》,中华书局2013年版,第264页。94.康有为:《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能行革命书》,《康有为全集》,第六集,第325页。 |
2025-04-05 20:26
2025-04-05 20:23
2025-04-05 20:22
2025-04-05 20:18
2025-04-05 20:13
2025-04-05 19:56
2025-04-05 19:27
2025-04-05 19:06
2025-04-05 19:05
2025-04-05 19:04
2025-04-05 19:03
2025-04-05 18:53
2025-04-05 18:51
2025-04-05 18:48
2025-04-05 18:46
2025-04-05 18:45
2025-04-05 18:39
2025-04-05 18:36
2025-04-05 18:33
2025-04-05 18:33
2025-04-05 18:22
2025-04-05 18:18
2025-04-05 18:17
2025-04-05 18:06
2025-04-05 18:05
2025-04-05 18:04
2025-04-05 17:55
2025-04-05 17:50
2025-04-05 17:48
2025-04-05 17:44
友情链接: